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太阳成集团tyc9728马利红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系列高水平研究论文

供稿、供图:马利红 编辑:于洁莹

近期,太阳成集团tyc9728研究生英语教学部马利红教授携手香港中文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研究者,连续在 System、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Innov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Applied Lingistics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Educational Psychology等应用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国际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聚焦思辨能力、学习动机、交际意愿、数字素养、教师支持等热门话题。其中四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论文1:Ma, L., Jiao, Y., Xiao, L., & Liu, J. (2025). Three-way interactions of self-efficacy, intrinsic value, utility value, and gender on foreign language achievement: A moderated moderation model. System(SSCI 1区)

https://doi.org/10.1016/j.system.2025.103693

图片1.png

内容简介:基于期望-价值理论,本研究以1018名中学英语学习者为样本,采用双调节模型检验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与性别在外语学习中的交互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外在价值的交互项可显著预测外语学习成绩,而自我效能感与内在价值的交互效应在整体样本中不显著。进一步的性别差异分析发现,在女生群体中,高水平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不仅能够削弱低外在价值和低内在价值对学习成绩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减弱高内在价值的正向作用;相较之下,在男生群体中,高自我效能感则强化了高内在价值对外语成绩的积极影响。上述发现为揭示外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机制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并对促进性别敏感的学习动机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论文2:Ma, L. (2025).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mediation of self-efficacy between teacher support and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mong Chinese EFL learners. Innov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https://doi.org/10.1080/17501229.2025.2549753

图片2.png

内容简介:尽管既有研究关注教师支持对二语交际意愿(WTC)的影响,不同类型教师支持通过何种心理机制发挥作用仍缺乏系统检验。本研究将教师支持细分为情感支持、学业支持与工具性支持三个维度,重点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各类教师支持与WTC之间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考察性别差异。基于4,760名中学生样本(平均年龄14.86岁,男性占46.2%),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群组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在情感支持与工具性支持影响WTC的路径上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学业支持与WTC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多群组分析进一步表明,上述中介效应在男生群体中更为突出。研究为提升外语学习者交际意愿提供了实践启示,并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与差异化支持策略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论文3:Ma, L. (2025). Digital literacy and engagement among Chinese EFL learners: How does teacher support matter?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Https://doi.org/10.1177/13621688251368652

图片3.png

内容简介:数字素养在语言学习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其对外语学习投入的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是潜在调节因素仍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数字素养对外语学习投入的影响路径,并进一步检验教师支持在数字素养与外语学习投入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共招募1582名中学生参与((平均年龄为14.09岁,标准差为1.20),采用学生自我报告的方式收集数字素养、学习投入、教师支持及人口学变量等数据。在控制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基础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素养显著正向预测外语学习投入。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显示,教师支持在上述关系中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换言之,当教师支持水平较高时,数字素养对外语学习投入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同时,教师支持亦有助于提升低数字素养学生的外语学习投入水平。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社会支持理论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应用,也为优化外语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提供了实践启示。

论文4:Ma, L., & Xia, J. (2025).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as a buffer: Mitigating anxiety’s impact on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cross gend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https://doi.org/10.1111/ijal.12792

图片4.png

内容简介: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检验师生关系在外语学习者焦虑与二语交际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潜在的性别差异。研究样本包括11,130名中学生(其中女生占51.2%),年级覆盖初一至高三,平均年龄为14.601岁(标准差为1.360)。结果表明,师生关系在“焦虑→二语交际意愿”路径中发挥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即支持性更强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缓解焦虑对交际意愿的不利影响;且该调节效应在女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显著。研究结果凸显了构建高质量、支持性的师生关系在提升外语学习者交际意愿方面的重要价值。

这些成果不仅展现了我院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持续创新与科研实力,也进一步推动了跨校、跨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审核:赵满、徐嘉)